本文目录一览:
玉溪高古楼之歌歌词
1、云南十八怪 云南第一怪,鸡蛋用草串着买。云南第二怪,粑粑饼子叫饵块。云南第三怪,三只蚊子炒盘菜。云南第四怪,石头长到云天外。云南第五怪,摘下草帽当锅盖。云南第六怪,四季衣服同穿戴。云南第七怪,种田能手多老太。云南第八怪,竹筒能做水烟袋。云南第九怪,袖珍小马有能耐。云南第十怪,蚂蚱能做下酒菜。
2、高古楼的歌词如下:第一段:我家玉溪高古楼,半截出到天里头。我瞅瞅,真呢入到云里首。初一我就去烧香,十五嘛才下楼。我瞅瞅,帽子掉的沟沟首。第二段:我家玉溪,有个高古楼。高古楼呢半截,出到云里首。初一去烧香,十五才下楼。望望高古楼,帽子掉的沟沟首。
科技特派员先进事迹材料
我以20xx年被勐海县科技局聘为勐海县解“五难”(学科技难)惠民工程科技特派员分配到我县最大坝子(勐遮镇),勐遮镇是县最大的一个镇距县城21公里,全镇有13个村委会169个自然10333户50442人,主要以傣族、哈尼族、拉祜族等民族,有耕地面积123247亩,其中水稻种植面积85143亩,源尘主要农作物有粮、糖、茶及冬季农业,是我县的主要商品粮基地。
科技特派员先进事迹材料1 科学是生产力,科学发展观简明了科学是第一生产力,只有依靠科学,才能促进生产的发展。我县属边疆少数民族县,位于云南省南端,地处东经99°56′—100°41′,北纬21°28′—22°23′之间,东接景洪市,东北接思茅市相接,西北与与澜沧县毗邻,西部和南部与缅甸接壤,国境线长146公里。
李保国事迹材料【篇1】 李保国,男,1958年生,河北武邑人,中国共产党党员。1981年2月,毕业于河北林业专科学校,2004年毕业于中南林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,农学博士,教授,博士生导师。 李保国是全国先进工作者、全国科技特派员、燕赵楷模、省管专家,河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获得者。我国知名经济林专家,山区治理专家。
李保国是全国先进工作者、全国科技特派员、燕赵楷模、省管专家,河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获得者。我国知名经济林专家,山区治理专家。1981年2月,李保国毕业于河北林业专科学校,毕业后留校任教。
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饮食居住特征?
1、云南是多民族的省份,有25个少数民族。这些民族广泛居住在高原、盆地、丘陵与高山,人口分布密度较低,各地分布的密度不一。各民族社会的发展很不平衡,使得云南的饮食文化具有丰富多元的特色。如白族、壮族等农业民族习惯炒煮煎烤兼用,稍正式的场合即端上八大碗。
2、西南地区各少数民族在服饰、饮食、节日方面的共性特点:服饰:- 朝鲜族、藏族、苗族、壮族、彝族男性普遍穿裤子。- 蒙古族、哈萨克族、维吾尔族、高山族男性传统服饰包括长袍和长衫。- 维吾尔族、苗族、哈萨克族、藏族、俄罗斯族服饰常见对襟设计。- 朝鲜族、彝族服饰偏好斜襟样式。
3、我国南方气候湿热,盛产水稻,因此,以大米为主食;北方气候相对干冷,适宜小麦等作物生长,因此,以面粉为主食。山西人能吃醋,可谓“西酸”之首。吃饭前,往往先把醋瓶子拿过来,每人喝三调羹醋用以“解馋”。
4、布朗族,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,其饮食文化丰富而独特,展现出了浓厚的地方特色。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部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一带,布朗族人以农业为生,尤其擅长种植早稻和茶叶,形成了与当地傣族等民族相似的饮食习惯,但又独具特色。
标签: #玉溪蚂蚱养殖